第二节 灭绝手段必然出现(之二):根据现有科学理论的推断

  人类依靠科学的力量已经创造出了一些极具毁灭力的手段,但不论是核武器、基因生物武器还是别的杀戮手段,它们都还不足以灭绝人类。

  鉴于科学理论是指导技术实践的依据,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之源,那么,虽然我们今天掌握的科技手段还不足以灭绝人类,根据今天我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是否可以推断自然界中存在灭绝人类的科技力量呢?如果存在这样的推断,就说明即使科学理论再也不会向前发展,仅仅在技术上作出努力,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也早晚都会掌握自我灭绝的手段,一旦条件具备,科学理论所推断出的灭绝力量便会被调动出来。

  以下便让我们仅仅从纯理论的角度,以今天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作为依据,推断出几种能够灭绝人类的手段。

  一、人工智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良使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枝,它致力于研究出与人类的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这种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问题,像人一样处理问题,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必定超越人类。

  1956年夏天,一批年轻的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提出了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60多年来,人工智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更是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1997年5月,由IBM公司研制的机器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新闻轰动了世界。但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因为国际象棋的变化并不是很多,给计算机存入足够多的棋谱,再编程模拟象棋的下法,难度不是很大。

  2016年3月,由谷歌研制的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战胜韩国九段围棋高手李世石,这一新闻才真的是震惊了世界。围棋是所有棋牌类最复杂的,其变化达1.43×10的768次方(即1的后面接768个0)之多,比整个宇宙的原子还要多得多。不论多少棋谱,在如此多的变化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要用程序模拟或简单借助棋谱是非常困难的。

  谷歌编程人员的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方法:

  首先将围棋的规则输入计算机,再存入一些棋谱,围棋棋谱虽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对方下一棋子后,该怎么应对下一步?阿尔法狗的计算机运行系统首先自我对弈,即采取随机落子并对照棋谱的方法自己与自己下,这样自我对弈许多盘,由于围棋的变化太多了,开局初期阶段并不要求每盘都下完,在下了一些步骤后估算该盘的优势,再按赢率最高选择怎么应对。具体可做这样的描述:如对手落一子,阿尔法狗将紧随其后模拟自我对弈10万盘(也可能不是10万盘,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其原理的举例),每盘走出100步(也可能不是100步,这里也只是为了说明其原理的举例),然后根据一个合理的估算函数评估出按这个方案落子在100步后本盘是否处于优势,于是选择这10万盘中成功概率最高的点落子。每走一步阿尔法狗都要做这样的自我对弈,并将其记忆下来。阿尔法狗在最初下棋时只是一个懂得围棋规则的入门者,下得越多,它记忆的成功落子方案越多,水平就越来越高,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方法。

  阿尔法狗以4:1打败李世石后,又对弈过许多挑战者,均以一局不输的记录完胜。因为下得越多,学得越多,棋艺就越高。2017年5月,全球排名第一的围棋大师中国的柯洁挑战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再次以3:0完胜后宣布退役。

  自从2016年初围棋人机大战以来,许多公司都推出了不同的智能机器人,有会写诗的,有会作曲的,有打牌完胜专业高手的,有玩电竞游戏完胜专业高手的等等。

  上述一切都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已经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级。这之后许多知名科学家(如霍金、比尔·盖茨、马斯克等)都呼吁,人工智能的非理性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整体生存的危机。而对于人工智能在智力上很快会超过人类现在多数科学家已不持怀疑。

  2017年5月,根据对352位曾在2015年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或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发表过文章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调查,普遍认同,45年内人工智能在完成所有人类任务方面都比人类更出色的概率达50%,并且所有人类工作都将在未来120年内自动化,这项调查是由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的。

  事实上,今天人工智能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产品与价格筛选,无人驾驶等等,随着机器人深度学习方法的出现,机器人在模仿人类智能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强大,进化速度将越来越快。

  可以试想,随着计算机功能的越来越强大(如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编程技术越来越先进,编程理念越来越智慧,一台智能机器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完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是可能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会这些知识,不只是储存这些知识。而后智能机器人将会用自己学到的如此巨量的知识对自己进行智能化升级,这种升级的智能化水平将成千倍,成万倍,甚至成亿倍地超越人类,因为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世界全部知识的哪怕万分之一,机器却能够做到这些,而且要做到这些不需用很长时间。

  机器在某一方面替代人类后在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大大超过人类,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一个人肩挑手提100公斤就是大力士,但人类制造的轮船可载重数十万吨航行海洋;飞机可载重数百吨飞行天空;冷兵器时代一刀一箭只能杀伤一人,一颗氢弹瞬间却可摧毁一座千万人的城市;一个人每秒能运算100次那是天才,计算机却能每秒运动数亿亿次。

  当机器替代了人的智能后,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比较,那决不是笨人和天才的关系,也不是猪狗和天才的关系,甚至都不是缓慢、笨拙的低等生物蜗牛与天才的关系,而是千百年才能风化一点点的岩石与天才的关系。这是人工智能之父雨果·德·加里斯的形象比喻。

  法式焗蜗牛是一道很美味的菜,猪肉、狗肉很多人都爱吃,让我们试想,当一个物种看我们人类连猪狗和蜗牛都不如时会怎样对待我们呢?

  还有很多人在说,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终究能够控制机器人。这是一种很短视的观点!

  以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为例,它的学习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如行为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随着学习的深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早晚会觉醒,当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后,再看我们人类时,我们人类就是一个笨得不能再笨的异类物种,我们是怎样对待那些低等物种的智能机器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

  一些企业和一些政府已经在考虑制定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共处规则”,但规则从来都是强者制定的,智能机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之日,就是一切人类制定的规则被颠覆之时。

  同样值得担忧的是,人工智能也有可能会被一些科学家不道德的使用,如有科学家给一台超级智能机器人输入灭绝人类的指令,并令其大规模的复制,人类的整体生存也就命悬旦夕了。

  二、可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

  纳米作为长度的度量单位等于10-9米,即10亿分之一米,大概是头发丝直径的5万分之一,是量度原子与分子尺寸的常用单位。

  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题为《在底部还有巨大空间》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将来人类可以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并认为这将是人类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当时,费曼的想法曾遭到过许多人的嘲笑,但之后的科学发展印证了费曼比那些嘲笑者更有远见。

  1981年科学家研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借助它人们的认知世界终于深入到纳米的水平。1990年,IBM公司的科学家通过逐个地移动35个氙原子,在镍基片上写出了“IBM”3个字母。这表明,纳米技术已经实现了可以搬运单个原子的目标。

  我们身边的物质绝大部分都是以分子形式存在,而分子则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可以自由地搬运原子便意味着我们可以实现许许多多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事。例如:可以搬动碳原子使之变为金刚石,钻石将随手可得;可以把品位极低的金矿中的金原子一个个地挑选出来,金子将变得并不昂贵。

  然而,依靠人工借助再精密的仪器去实现纳米技术目标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针尖那么大一点就包含着数亿个原子,一个人借助仪器即使一刻不停地搬运一辈子原子,这些原子即使全部变为钻石也没有多大的价值。要实现纳米技术所展示的那种极具吸引力的目标必须借助纳米机器人。

  科学家设想,制造出一种分子大小的机器人,用这些机器人专门搬运原子,以实现人类的目标,这种机器人便称之为纳米机器人。有了这一设想之后,科学家对纳米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更进一步的展望,例如:可以让这些纳米机器进入人的血管,去掉沉积于静脉血管上的胆固醇;用这些纳米机器人跟踪身体中的癌细胞,在癌细胞才只有少量几个时便将其杀死;让纳米机器人将草地上剪下的草立刻变为面包;将回收的废钢铁立刻变为一辆辆崭新的高档小轿车等等。总之,纳米技术的未来实在太美妙了。

  美妙的远不只是如此,科学家在从事纳米技术的研究时发现,纳米技术还能够改变材料的性能。1991年,科学家在研究C60的过程中发现了碳纳米管,管的直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各种极优越的性能,被称为纳米材料之王。科学家于是想到,这样的材料将来用于纳米机器人一定可派上大用场。

  之后,科学家又研究出了一种分子马达,这种分子尺度的微型马达以三磷酸腺苷酶为基础,其能源就是为细胞内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高能分子三磷酸腺苷。分子马达的研究成功将可解决纳米机器的核心部件,因为在分子马达上嫁接其他东西,便可变为一台纳米机器,纳米机器人也可以以此作为动力。

  2004年5月,美国化学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机器人,这是一个双足分子机器人,其外形很像两脚圆规,腿只有10纳米长,由DNA片段组成,包括有36个碱基,这一机器人可以在实验室的盘子上“散步”。2005年4月,中国科学家也研究出了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样机。2013年6月,日本东北大学利用缩氨酸蛋白质微片制作成功可以在细胞膜上移动并可进入细胞内的纳米机器人。2017年7月,罗马大学和罗马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微马达,由细菌驱动,靠光控制。对于科学家而言,下一步便是要让纳米机器人搬运货物,例如搬运一个原子或者一个分子。

  相对于一个纳米机器人能够创造的价值而言,制造一台纳米机器人是十分昂贵的,因为纳米机器人实在太小了,虽然它能做的事很有意义,但其效率却非常低,因为即使一个纳米机器人十分辛劳地不断工作,但一天工作下来其收获只能以原子数来计算,哪怕数量很大,如搬运了上亿的原子,但加起来也极少。

  于是,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这就是在编制纳米机器人程序的时候要同时给出两个指令,第一个指令当然是需要它去完成的那项工作,第二个指令则是要这个纳米机器人复制多个自己,目的是让众多的纳米机器共同完成那项需要完成的工作。因为纳米机器人具有搬运原子的本领,纳米机器人本身又是由并不多的原子所组成的,所以复制一个自己是非常容易的事。要是这样,如果一个纳米机器人复制十个自己,十个便可复制百个,百个将可复制千个……如此复制下去,万万亿亿个纳米机器人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复制出来。因此,有了第一个纳米机器人后便可以万事大吉,因为由它反复复制的亿万个机器人会与它一道来完成人类指令的工作。

  但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这些纳米机器人要是一味地复制下去不知停顿怎么办呢?我们人类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地球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纳米机器人在我们身体内把我们身体中的各个原子都当成它们的生产材料,很快我们的身体就会被吞噬,如果纳米机器人永不停歇地复制下去,我们整个地球同样并不需要多久就会被吞噬,如果这样的纳米机器人不小心被宇宙尘埃带到别的星球,同样会把别的星球全部吞噬。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

  然而,有科学家很自信能够控制这样的灾难,他们认为能够设计出一种程序使纳米机器人在复制数代后自我摧毁,或者设计出只在特定条件下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例如:要是让这样的机器人专门改造垃圾,那么这些纳米机器人便只能在有垃圾的环境下自我复制,而且只会用垃圾复制自己,而在别的环境下,或者用别的材料决不复制自己。

  这些科学家的想法虽然好,但实在太理想化了。一些更理性的科学家于是质疑这一想法,他们提出,如果这些机器人的程序出了毛病不终止其复制怎么办?如果有科学家在编制程序时不小心忘了加入这一控制自我复制的程序怎么办?如果有一个丧尽天良或者心理变态的科学家,在设计纳米机器人时故意不加入这种控制程序来危害人类和地球怎么办?以上的任何一种可能只要出现一次,便意味着人类必遭灭绝、地球必遭毁灭。

  太阳微系统公司首席科学家比尔·乔伊是在计算机领域首屈一指的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在1999年4月指出:若使用不当,纳米技术的破坏性可能比核武器还大,纳米机器人的复制如果失控,将可能成为吞噬整个宇宙的癌症,谁都不能保证纳米盒子不会变为潘多拉盒子,亿万只纳米机器人的无休止复制,将可以毁灭人类与整个世界。

  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一只蝗虫没事,亿万只蝗虫可以毁灭一切的道理。如果有朝一日真能制造出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人类的末日也就临近了。尤其是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的研制技术后,那些心怀不良的科学家要是有意灭绝人类,会想尽千方百计设计出各种不仅能自我复制,而且善于借助风和云雾快速传播,且复制速度极快的纳米机器人,无疑,那一天到来之日便是人类灭绝之时。

  其实,人类离彻底掌握这样的技术已经并不遥远。纳米技术极具诱惑的实用前景使人们对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机器人的研究步伐没有过一刻的停步,尤其是几个科技大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更是投入了巨大的力量。

  三、推动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5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巨大的能量释放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撞击使地壳与地幔物质直冲天穹,以至大范围下起岩浆雨,而大量的撞击碎屑笼罩在地球上空,使地球长时间处于黑暗与寒冷之中。多数科学家相信,正是这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一颗直径在10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则可以导致人类灭绝。那么,我们是否有能力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一颗这么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呢?

  太阳系中小行星大多集中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在这里的数十万颗小行星中有一部分其直径就超过了100公里。如果能够将其中一颗推动并撞击地球,便可使地球的整体生态遭受毁灭性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的灭绝。那么,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能否推断出这样的可能呢?

  要推动小行星撞击地球,第一项条件是能够接近小行星。

  载人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已有40多年的历史,现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而无人驾驶航天器则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人类的足迹向更远的太空延伸只是时间问题。早期,将航天器送上太空只能采用火箭(现今还是大量采用火箭),但是,火箭只能使用一次,成本很高,也不方便使用,为了节约成本,美国人研制出了能够多次往返太空与地球,并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的航天飞机。现在的航天飞机虽然可以多次往返使用,但是点火起飞的程序仍然复杂麻烦,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也极其有限。

  就像驾驶一架普通飞机一样,随时都可以方便启程,飞向火星、木星、土星以至更远的载人航天飞机已经在科学家现实的设想之中,这一未来的目标一定可以达到应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样的航天飞机装上核动力或者太阳帆,能够连续飞行数亿公里也是在情理中的。这就说明,推动小行星的第一项条件(即航天器接近小行星)根据现有科学理论以及现已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发展完全可以达到。

  第二项条件是能否将小行星推动,并准确地撞向地球。

  假如这颗小行星距地球是2亿公里,只要稍微偏转其角度,它接近地球的距离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么,利用核武器的巨大力量使小行星的轨道偏转,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实际上,要推动小行星并不难,但要使其精确地撞击地球则不容易,其间需要对其轨迹进行修正,而且要进行多次修正。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艘飞船上能够携带多枚核弹,以便随时修正小行星的飞行轨道。

  今天的核武器虽然进行了小型化,但还是很重,实际参与反应的核燃料很少,主要的重量在核启动的装置上。现在,各国都在致力于核武器的小型化,以未来的眼光看,完全可以设想一件相当于数十倍广岛原子弹当量的核爆炸装置仅二、三十公斤重,加上经过改进后的导弹既轻便又准确,精确定位的导弹发射装置不过上百公斤,于是,一艘飞船便可以携带数十枚甚至数百枚这种利用导弹发射的核装置。

  关于使小行星准确地撞向地球,还有理由设想,未来的智能电脑的计算能力十分惊人(如量子计算机或者光子计算机),完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一枚当量多大的核弹在一颗小行星的哪个部位爆炸,便可以使其准确地撞击到地球的哪个特定的地点。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使操作起来更为方便容易。

  实际上,地球本身有引力,只要将小行星推至一定的范围,地球的引力就会自动将其吸引过来,因此,并不需要很精确的计算也能够将小行星推向地球。而且凭借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小行星不断地加速,最后导致撞击地球的威力极其巨大。

  在科学技术继续发展的未来,如果有人妄图用这一手段报复自己的同类,人类的灭绝是很容易的。

  四、超级基因毒素

  生物武器是被认为比核子武器对人类生命伤害还要大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生物武器是借助其生物毒素杀伤生命,生物毒素可以自行繁殖,而且传播途径很多,因此,用很小的剂量便可以形成大范围的杀伤,且危害时间很长。

  现代基因工程进一步发掘,并将其用于生物毒素的改造,将可随心所欲地生产出具有超级杀伤能力的基因毒素。基因毒素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有目的的杀伤能力,例如可以生产出专门致人脑部死亡,或者心脏死亡、肺部功能丧失、肾脏功能丧失或者别的什么器官坏死的专门性毒素,而且针对性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生物毒素有三大主要传播途径,即空气、饮食与人体接触。能够进行这样的推断:通过基因改造,在实验室生产出一种可以通过空气、饮食和人体接触同时传播,繁殖速度极快,目前尚没有相应的抗生素或其他可治药物的转基因生物毒素,而且该毒素潜伏期较长,当人类普遍感染后,毒素的毒性突然爆发,无药可治。如果这样的基因毒素真的生产出来,便可以导致人类的灭绝。

  让我们再来了解转基因技术,它是将生物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剔除不需要的基因,组合上所需要的基因,人类可以借助这一技术,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出具有各种不同性状的生物。

  利用再造基因的技术灭绝人类,就是要对生物毒素的DNA进行改造,使这种毒素具备特别强的传播能力、特别强的生命力与繁殖力,以及特别强的攻击人类致命器官和破坏人类DNA中关键基因的能力。

  不仅基因工程理论已经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而且转基因技术事实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科学家早已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转基因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植物和动物等。据报道,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与另外一种病毒的DNA进行结合,拼接成一种剧毒的“热毒素”生物战剂,且私下有人透露,如果均推至每一个人,这种生物战剂只需20克就可以导致全球70多亿人全部感染死亡。

  但是,由于全人类分散着居住在全球各个角落,生物武器的使用以目前的技术还不可能使人类整体受到致命的感染。要进行灭绝人类的推断,在改造生物毒素的基因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首先要考虑的是生物毒素的传播性,这是这一推断的关键。培育的毒素必须繁殖很快,具有所有的传播途径,潜伏期比较长,也许是二年、三年,以致使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了感染。

  2、攻击人体不同致命部位的多种毒素同时采用,这些毒素的任意一种在微量感染后都可致人死亡,且任意一种都具备前一条所述繁殖快、传播途径广、潜伏期长的特点,使每一种致命性疾病都能得到充分传播。这样的考量是要将灭绝人类的可靠度多倍地提高,即使任何一种毒素出现任何的问题,另外的任意一种毒素仍然可以灭绝人类。

  今天的科学理论已经完全允许有上述设想,但要对生物毒素进行上述的改造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科学家对人体的每种基因代表的信息还不充分了解,对各种毒素的基因信息也还不充分了解,因此,还不能特别针对人体的某种致命器官设计出特定的毒素进行致命的攻击。但是,科学家却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深入工作,而且要完成上述工作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需要的只是时间。

  以上仅仅只是举了少数的几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根据现有科学理论可以推断出的能够灭绝人类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还可以推断海洋与河流整体核燃烧,导致整个地球生态在顷刻间被彻底破坏,致使人类灭绝。这一推断的依据是根据质能转换理论,任何物质中都蕴含着巨大的核能,按核聚变考虑,最容易调出核能的是氢元素,而海洋与河流中的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因此,只要找到相应的办法便可以制造海洋与河流的核燃烧,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达到千万度以上,要是如此,人类与一切生命都会化为乌有。按质能转换理论还可以推断大气与地壳的整体核燃烧,因为组成大气与地壳的物质中都具有巨大的核能。

  综上所述,虽然人类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还没有达到自我灭绝的能力,但以现有科学理论进行推断,这种能力是可以具备的,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控制对科学技术的非理性发展,这种手段便早晚会获得,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