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确了科学技术完全具备灭绝人类的威力之后,要避免人类的灭绝,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人类能否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恶魔永远禁锢在封锁严密的囚笼之中,而不会被释放出来。那么,这里就让我们来分析,人类是否能够实现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目标。
一、分析的前提:国家社会
(一)今天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是国家社会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的迁徙社会,之后的村落、部落社会,以及今天的国家社会。
最早期,原始的人类一直处于迁徙群体状态,直到农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始终以迁徙社会的形式存在,人们过着采集式的迁徙生活,各群体之间很少往来,群体之间也就很少竞争与打斗。
农业革命之后,由于对动物与农作物的驯化,人类得以定居下来,于是,村落、部落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形态由迁徙社会阶段发展到村落、部落社会阶段。
村落、部落社会相对于迁徙社会,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特点:第一是村落、部落之间交往明显增多。这是因定居式生活方式决定的,这一时期,由于有了剩余产品的出现,村落、部落之间出现了物与物的交换,也出现了战争,以掠夺对方的财富和人员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地发生在村落、部落之间。第二是村落、部落组织的严密性,以及组织内部的分工远远超过了原始的迁徙社会。由于村落、部落的规模大于迁徙群体,物质财富也远多于迁徙状态下的原始群体,加之人类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社会文化,并具备了相当的社会组织经验,因此,村落、部落已经有能力形成较为严密的组织与明确的内部分工。
农业革命之后不久便形成了国家,最早的国家形成于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国家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今天。
国家社会是村落、部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国家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人类的极端自私性与永恒争斗性,导致村落、部落之间常常兵戎相见,为了赢得战争,就要求将更多的人联合起来,于是便形成了国家。
最初的国家相比村落、部落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特点:第一是规模要远大于村落和部落。因为国家主要是为了适应战争而形成的村落与部落联合的产物,或者是村落与部落通过战争兼并的结果,其规模大过村落与部落便是自然的。第二是国家的组织的严密性与科学性远超过村落与部落。人类在经历了迁徙社会与村落、部落社会之后,所累积的社会治理经验,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有了大的进步,自然国家的组织水平要大大超过村落与部落。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的形态依然延续着国家社会的形式,然而,这几千年人类所经历的一切,却是之前人类进化完成后数万年都没有经历过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更是之前数万年远远无法比拟的。今天的人类社会,虽然继续着国家社会的形态,但今天的国家与几千年之前的国家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人类社会也要比几千年前丰富得多、生动得多。
国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今天,它远不是唯一的,在今天的世界里活跃着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从组织形式的规模考虑,一般而言,最大的要数各种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由国家参与的集团,例如,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现有192个会员国,几乎包括了全世界所有的主权国家。除联合国这样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之外,还有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和跨地区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和东南亚联盟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八大工业国集团则属于跨地区性国际组织。
除了国际组织之外,更多的是那些大量存在的小的组织形式,例如各种政府机构、企业、协会、学校、公益事业部门、社会福利机构,以及各个城市、村、镇、街道社区等等。这些组织形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所有地方,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它们的存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还有一种组织形式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的,它以血缘或者信仰联系着人们,使每一个相关的人都以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将其默默地认同,这就是民族与宗教。我们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个民族,全球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许人们不一定受一个特定的民族组织机构与宗教组织机构左右,但每个人都不能否定它的存在,而且每个相关的人都对自己所处的民族和所信仰的宗教抱有一种亲近之心与认同之心,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改变。
诚然如此,但是,在当今人类社会中,联系最稳固、主权最神圣、组织最严密的最大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我们今天所处的人类社会的形态属于国家社会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权力体,也是最神圣和最高的权力体(由于国家的行为由国家政权来决定,因此,也可以说国家政权是国家社会的最高权力体),当今人类世界唯一的主导力量是国家,任何别的组织形式都从属于国家。
在国家范围内的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城市、村镇、各家庭和个人都从属于国家,这一点是自不待言的。然而,各种国际组织事实上却也是从属于国家的,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决定是否加入这些国际组织,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退出这些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受国家的左右,尤其是组织中的大国常常是决定组织行为的决定性力量,国际组织对这些国家只能俯首听命,无可奈何。毋庸置疑,各种国际组织只是服务于成员国,国际组织的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和利益的神圣性,以及组织的严密性都远不如国家,是国家在主导着国际组织,而不是国际组织在主导国家,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同样,民族与宗教也从属于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包含了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而一个民族和一种宗教又常常分布在多个国家,虽然每个人都有民族情感与宗教情感,但为了国家的利益,同一民族的两个兄弟国家常常刀兵相见,同一宗教信仰的两个不同国家也常常血流成河。我们所熟知的朝鲜战争,就是同属于朝鲜民族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战争;两伊战争则是有着共同伊斯兰信仰的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旷日持久的血战。这一切本身就说明国家利益是凌驾于民族与宗教利益之上的。
由此可知,不论世界上有多少种组织形式,也不论有多少个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所有组织与集团的利益,最终都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利益,任何组织、集团与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国家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来制约并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总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以各种办法使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集团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可能符合自己的利益需要。国家也许会放任一些与自己利益相悖的少许偏差,但决不会允许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和任何集团做出任何一件严重违背自己利益的事,这是国家社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它说明了在国家社会里,国家拥有决定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具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利益神圣性。
国家的神圣权威自6000多年前人类社会形态进入国家社会之后便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其间虽然也有宗教势力凌驾于国家权力之上的时候,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的权力就高于世俗王权,但那只是一个发生在局部的短暂过程,且已经成为了历史。虽然在今天还是有少数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在这些国家更多的是政治家和宗教领袖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以达到国家政权统治的目的,事实上,宗教仍然是从属于国家的。
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十分准确的定位,即:在今天我们所处的国家社会中,国家主导了从属于这个国家的各种集团、组织和个人的一切行为;国家又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决定自己对外的一切行为,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并最终决定着人类世界的走向。
(二)国家的统治
我们说当今的人类社会形态是国家社会,而且人类世界的走向由国家在主导,那么这里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国家。
关于国家的概念长期都是政治学家们热衷于研究和争论的话题,有人把国家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联合体,他们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希望通过对国家的定义,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找到理论依据。有人把国家解释为上帝的意志,他们强调君权神授,并以此为依据,说明君主政体的合法性。又有人将国家说成是一个管理与统治的组织,他们将一切问题简单化,只是单纯地说明国家的实际功能。而现代政治学对国家广泛认同的解释是:“国家是由许多人民组成的社会;永远占有一块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的统治;有一个为人民在习惯上所服从的有组织的政府。”这种解释强调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基本要素,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国家的概貌与特点。
可以立足不同的角度对国家进行定义,但是,有一点却是十分明确而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答案的,这就是国家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疆域范围内管理和统治一切,而且,在当今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国家的统治,国家将自己的触角伸到了人类群体的每一个角落。
从人类最早建立的国家算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完善,今天的国家已经具备了一整套完善的统治手段,建立起了非常严密的组织结构,并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国家职能。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例如以所有制形式而分,当今世界主要有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而论,当今各国的政体主要分为君主制与共和制。但不论采取何种政治制度,政治领袖在国家中的权威性对于国家的行为都有很强的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的行为是由政治领袖的意志所决定的。最典型的是君主专制国家,国家的一举一动完全由君主的一言一行所决定。即使共和制国家,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但一旦政治领袖当选之后,他便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政治资源,以及宪法所赋予的各种权力,努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国家之上,他们还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引导民意,左右视听,使自己的决定给人感觉合情合理,最终顺理成章地得以实施。
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有效管理与统治,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专政机构,国家有军队、警察和法院,以保证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国家颁布各种法律与行政规章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国家范围内的一切集团、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这些法律和规章办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研究机构与学校的日常研究与教学,看似不受任何约束,但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在管制着,有一条无形的红线任何人都不许逾越,否则,国家便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行政权力与专政机器来管束和制裁他,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家正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政机器,并遵循着一定的方法和规则,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坚定地实施。
为了使自己的意志延伸到每个角落,国家建立了多层次的权力机构,不仅有中央机构,在中央机构之下还有省(或者州)、市和县,直到镇、村、街道和社区,一个人也许像天马行空,可以独来独往,但一旦有必要,国家便会随时将自己的政令与法律强加于他的身上,任何个人、组织和集团最终都不能摆脱被国家管束的命运。
在经历过数千年的国家治理历史后,现代国家越来越能够科学地安排自己的权力架构。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科学设计,使得国家统治在理论上显得更加合理与有效。
毫无疑问,不论哪个国家怎样设计和推行自己的国体、政体,也不论哪个国家怎样安排自己的专政机器,以及制定怎样的法律与规章,最终都是为达到自己的统治目标服务的。国家要保证自身的安全,随时准备应对外敌的入侵;国家要保证国内的秩序稳定,对于出现的动乱以及违背统治者意志的行为随时准备镇压;国家要致力于发展经济,使人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还能够做到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与改善。如此等等。
意识形态手段是国家推行对人民精神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国家通过对一种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社会思想和经济思想的推崇,或者是通过对一种伦理道德观、宗教信仰、哲学理念与艺术形式的提倡,使人们对国家的统治形成普遍的认同,对国家的整体意识达到高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看似一种无形的东西,但通过它最终形成的一个国家的统一文化所爆发出来的统治力量甚至是任何军队、警察等专政手段都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所产生的统治力量源于人民的内心深处,它有着持久性和坚定性的特点,一旦人们接受了这样的文化,便会对国家的特定统治坚信不移、无比忠诚、难以改变。国家正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强大的宣传机器,时时刻刻、无所不在地宣扬自己所推崇的意识形态,使自己的管理顺利有序,使自己的统治坚强牢靠。
以上所有的功能与手段只有国家才全面具备,正因为国家具备了所有的这一切,才使得自己的力量巨大无比,任何别的力量都不可能与之较量和抗衡,任何集团、组织和个人,其行为与意志都受制于国家,国家对他们的一切行为与意志都有最后的裁制与处决权,而且也有这样的裁制与处决的手段与能力。因此,任何集团、组织和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会用一只眼睛看一看国家的态度,他们担心会冒犯国家,因为他们深知冒犯国家的后果。
之所以我们称今天的人类社会是国家社会,正是因为在今天的人类世界中国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权力体。国家的存在,以及国家的行为特点,直接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对人类所受到的威胁进行分析,也就不可能回避国家存在这一现实,也只能基于国家存在这一现实。
二、国家竞争的恶性螺旋
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集团,如果孤立地存在,他的行为一般都会比较理性,但是,多个人、多个组织或者多个集团,如果同时并存,他们所做的事一般都会缺乏理性。正如之前的举例,如果一个人单独穿越沙漠,要是他带的水和粮食都不太够,这个人一定会精打细算地使用这些有限的水和粮食。但是,要是一群人穿越沙漠,所带的水和粮食同样不太充足时,却总会有一些人暗中多吃多占,当水和粮食耗尽后,最终必然的结果就是全部被沙漠所吞噬,也包括那些多吃多占者自己。
糟糕的是,我们所处的国家社会并不是一个国家独立地存在,而是有许多国家同时并存于世界,于是,人性的固有弱点便凸显了出来。
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自身造成最惨烈伤害的事多数都是国家干出来的,今天也是如此,我们所认识到的种种人类对自身价值造成的重大危害,多数都与国家的非理性行为密切相关。究其原因就是,一个人的非理性行为其危害性往往是有限的,一个普通的组织与集团的非理性行为,其危害性也大不到哪里去。然而,一个国家的非理性行为就大不一样,国家是当今世界的最高权力体,国家要是致力于做某一件事的时候会动员所有国家的资源倾力而为。由于国家的力量是人类世界最强大的社会力量,没有任何别的社会力量可以与之相比,因此,国家的非理性行为其毁灭性与危害性自然便会超过任何其他的社会力量。
由于多个国家并存于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始终处在一种竞争状态,这种竞争无休无止,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竞争产生的矛盾激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以战争的杀戮形式表现出来,国家社会从来都没有摆脱过这一规律。
站在人性的角度分析,国家之间的竞争由两个因素决定:
第一个因素是由人性的永恒争斗性决定的。
并存的每一个国家从建立之初开始,便把其他国家当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它们要在各个方面赶上和超越对手,小国的超越目标是中等大国家,中等大国的超越目标是大国,大国的超越目标是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目标是进一步与其他国家拉开距离。
国家之间的竞争虽然涉及到国家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重点则在经济与军事两个方面,只要经济与军事的实力能够提高,国家的总体实力便自然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实力也就顺理成章地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因此,任何国家的任何一届政府,都会把经济与军事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
决定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很重要的方面是国土规模、人口规模以及国家资源状况等等。正如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即使再发达、文明程度再高,它可能会赢得世界的赞赏与尊重,但却不可能成为一个主导世界事务或者地区事务的大国;而像印度这样的人口与国土大国,即使比较贫穷与落后,但其国家规模很大,任何人也不可能小视这样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国家便必然会在骨子内潜藏扩张的心态,这种扩张心态与国家的竞争心态是相生相伴,紧密联系的。于是,在一个国家希望赶超其他国家,并最终希望成为一个大国,或者是超级大国时,它所采取的竞争方式最终便一定会发展到领土扩张道路上去,因为只有走领土扩张的道路,才能够使国土规模与人口规模得到迅速提高,才能够使自己占有的资源更多、更丰富,由此,国家实力也就更强。而国家领土扩张惯常的办法就是战争。
第二个因素是由人性的极端自私性决定的。
采用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和掠夺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将自己的获得建立在他人的失去之上;将自己的国家目标建立在千百万人的死伤之上,而且这样的大量人员死伤,不仅包括了对方国家的人民,也包括了本国的人民,它所带来的痛苦是双方的。但是,国家不可能因其扩张与掠夺野心的不道义,而去放弃自己的竞争心态,人性的极端自私性根植于人类心底,使得国家的这种扩张最终不可避免。
对于国家的扩张不可避免这一点任何国家都认识得非常清楚,因而,每个国家都在为防止他国吞并与掠夺进行努力,这其中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发展经济与军事,因为只有当自己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增强,并由此达到整个国家的国力增强之后,才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御外敌的入侵。由于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这便意味着在多个国家并存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有安全感,因此,这种危机意识与紧迫感在不停地促使每个国家都在拼命地向前奔跑,你不超过别国别国就会超过你,当被别国超过的时候,便意味着被侵略和被杀戮,于是,出于迫不得已只能一直向前冲。
那么,当这种危机意识与不安全感所左右的国家发展方向,在采用单纯的经济与军事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自然地感觉到再仅仅局限于本国范围内的经济与军事的发展,已经无法继续提高自己的国力,每当此时,国家继续提高国力的道路便会自然地偏向对外的领土扩张与掠夺,这就意味着防范被侵略的国家只要达到相应的时机,也必然会演变为一个侵略者。
综上所述,如果说人性的永恒争斗性导致的国家竞争是主动性的竞争的话,那么,人性的极端自私性则必然会把国家引向被动的竞争,因为任何国家不参与这样的竞争都会遭淘汰。那么,不论是主动竞争还是被动竞争,当一个国家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必然会走上扩张与掠夺的道路,在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中,任何国家都最终摆脱不了侵略别国或者被别国侵略的命运,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国家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领导者即政治领袖个人的竞争心态。作为统治者,政治领袖优先考虑的一定是巩固自己个人的统治地位,以及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能够平衡国内的各种势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要争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首先,在经济上要让人民群众有丰衣足食的感觉,要么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好,要么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其二,在政治上要有自由平等的感觉,认为法律公平,且自己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地位;其三,在置身于国家林立的世界中,作为一个国民有扬眉吐气,不低人一等的感觉。如果做到了这些,统治者就能够实现保证国内的政局稳定和保证自己的地位稳固的目标。要完成这些,前提条件是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
要保持巩固的统治地位,还要求保证对外不受别国的干涉和侵略。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必须提高军队的军事装备水平,提高全国的整体国防实力,与此相配合的还要有相应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手段,这一切也要有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当统治者在保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达到稳固后并不会就此止步,人性的无穷欲望性使他们必然寻找新的欲望方向。他们会习惯性地将自己与其他实力和规模相当的国家的政治领袖进行比较;与本国历史上的英雄们进行比较;或者与世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君主们进行比较,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和他们一样,青史留名、成就霸业。这是人性的永恒争斗性的反映,是人性弱点必然会导致的结果,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嫉妒、竞争和虚荣的冲动。当这种冲动成为这些政治领袖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他们必然会使尽自己的一切能力,动员掌握的所有资源,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拼搏、去奋斗。而这些政治领袖们掌握着国家的统治权,能够将国家的资源变为自己个人的资源,能够借国家的意志来实现自己个人的意志,因此,当政治领袖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后,便必然会调动国家的一切来为自己服务。
要实现政治领袖的新的目标,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发展经济,要在国内创造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的政治局面,并以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使整体国力水平得到提高。
军事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另一主要方面,是决定统治者能否实现自己称霸、扩张与掠夺梦想的先决条件。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统治者会相应地扩充军备,提高军事实力,当一切都达到自己预想的程度后,统治者们便会指挥自己强大的征讨之师,开疆拓土、成就霸业。
由此可见,由于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政治领袖统治,政治领袖个人的竞争心理也一定会导致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而这一切的主要着力点同样是经济与军事。
这里再让我们来研究国家竞争所呈现的规律:
通过之前的阐述,其实已经可以大致分析出一些国家竞争的规律,例如,一个弱小国家的竞争目标是成为一个中等强大的国家;一个中等强大的国家的竞争目标是成为一个地区大国;一个地区大国的竞争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一个超级大国则希望在竞争中进一步与其他国家拉开差距,并永远保持领先的优势。因此,这种竞争永远都不会停止,当一个竞争目标达到后,紧接着一轮新的竞争又将开始,这是国家竞争的基本规律。
当然,在竞争中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的,即使超级大国也有衰败的一天,甚至会衰败成一个三流的小国,这一点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正如早期的殖民主义大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早已没落衰败;而十多年前的苏联还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的继任者俄罗斯今天则明显在走下坡路。人类历史只要经历一段时间,各个国家的实力排序便会出现大的变化,甚至还有些国家会被淘汰消亡,从此不复存在。
但是,排序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丝毫不会改变国家的竞争心态,新的排序的国家还是会遵循上述基本规律继续这种竞争,只是由于实力排序不同之后,每个国家给自己确定的竞争目标自然会根据其现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但竞争的欲望则不会消减。
因此,国家竞争就如同一个永远也没有终点的螺旋线,旋转着一直向前延伸,永远不会闭合,这是一种固定的社会规律,这里称这一规律为竞争螺旋。
竞争螺旋所反映的竞争永不会停歇这一特征,只是国家竞争的特点之一。我们在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发现,最初的国家规模是非常小的,作为由数个部落联合或者兼并成的城邦国家,一般只有几万人,其国土范围一眼便能望见边界。而今天的大国其国土可达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可达十多亿。国家规模的扩大是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不断形成的,国家规模的扩大过程正是国家竞争的过程。由于每个国家都力求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并向更高的实力层次跃进,而国家的实力又与国土、人口和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国家的竞争最终必然演变成对领土的扩张与对资源的掠夺,也许有较大的国家分裂成几个较小国家的情况,但历史的主流则是一个较大的国家吞并一些小的国家后变得规模更大。
国家规模与国家实力的不断扩大与增强,也就意味着国家之间的竞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竞争的惨烈性不断提高,正如最初的国家战争规模都很小,死伤人员也不会很多,而今天的战争则可以将全世界的数十亿人都牵连进来,并会造成上亿人的死伤。总结这一特点便可以联想到,竞争螺旋不仅反映竞争不会停歇这一特点,同时还反映竞争一定会不断升级这一特点,就如同螺旋线一样,不断旋转着往上上升,这是国家竞争的第二大特点。
再让我们来审视一遍竞争螺旋,国家的竞争不仅会循环着永无止境,并且会在循环中不断升级提高,从一个侧面看,国家在竞争中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循环一周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全面观察却并非如此,新的一轮竞争不仅会随即开始,而且新的竞争其规模与残酷程度已经得到了提高,因此,当一个新的不可闭合的竞争循环开始的时候,便预示着一轮规模更大、残酷程度更高的国家竞争开始了。
竞争螺旋不仅反映了国家竞争的规律与特点,许多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也都呈现这一规律与特点。从社会现象看,例如企业之间便是在永不停歇的竞争中大企业不断淘汰与兼并小企业,使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竞争规模也就变得越来越大,残酷程度则变得越来越高;从自然规律看,例如生物之间便是在这样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从最早的微生物到复杂生命的出现、到恐龙横行地球,再到今天高度智慧的人类统治世界,正是竞争螺旋反映的规律,使生物在永不停歇的竞争中获得了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也正是这种螺旋循环,导致了生物之间的竞争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残酷,从微生物的竞争悄无声息,到恐龙的血盆大口吞食生灵,再到人类几乎可以主宰一切,这种竞争的规模与残酷性便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在国家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以战争与杀戮的方式频繁地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它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悲伤远多于幸福与快乐,它给人类未来的生存带来的危机变数悲观远多于希望,所以,国家竞争螺旋着实可以称得上恶性螺旋,这是一个不会闭合的螺旋,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螺旋,是一个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灾难,并还注定会带来更大灾难的螺旋。
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加强效应
国家的整体实力包括多种因素,其维系点在于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但是,军事实力回过头来还是要靠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经济实力的奠定,需要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财富的不断累积。我们知道,经济效益的创造要靠企业,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之源,也是国家的国力之源,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以及整体效益好坏事关国家实力的根本。
从当今形势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生活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一体化趋势,在未来的历史中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可能减弱。经济的全球化把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推到了全世界的层面上,一部分企业是将自己的产品直接推向外国,挑战国际市场,另一些企业则是在本国市场被动地接受国外企业产品的挑战。但不论是哪种情况,每个企业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融入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也就是说,所有的企业不分国籍,都在同一个大市场中针锋相对。但是,每个企业的背后又都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是几个国家)的实力的一个份额,这就使得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背后都倾注着国家焦虑的目光。
那么,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依靠什么呢?
在人类完成其进化以来的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生存,我们主动地适应自然并主动去改造自然,但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直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爆发,我们才突然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蒸汽机推动火车超过了上千匹马的力量,飞机将我们带上蓝天使人类实现了神话中飞天的梦想,电视和电话将数万公里外的影像与声音瞬间拉至眼前,一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超过了数十万优秀的数学家……是科学技术创造了一种200多年前从来不曾感受过的潜能,因此,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从而使现代企业的竞争变成了科学技术的竞争。
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将全世界的企业推到了同一个市场上,那么,同处一个竞争平台,必然是优胜劣汰,小的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不断被科技领先的大企业所兼并,同时,这些大企业又面临实力更强企业的竞争压力,于是,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心与技术创新中心。企业还与一流的大学和各种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联合,从而更大力度地提高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现,而一项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则可将旧的生产效率提高千倍、万倍以上,科学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已经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重点,因此,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
由于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着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便代表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经济实力的增强又可以使国家有能力增加自己的军事投入,从而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并进而使国家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因此,科学技术便成为了牵动着国家全局利益的核心因素。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为军队直接提供更有效的战争手段。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从来都会优先使用于军事,现代国防的建设,早已脱离了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一支现代化军队需要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与高科技手段进行武装,并且,未来的军队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依赖必然会更强。因此,科学技术对军事实力的提高,不仅有间接的作用,而且有直接的重要意义。这一切更加加重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由于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国家和企业之间有着相同的利益和相同的需求,这一关系必然会促使国家与企业之间在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呈现出相互加强与相互促进的特点,并形成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①企业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也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因此,企业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积极性是不可阻挡的;②企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国家的实力相应得到了提高,这种提高不单纯在经济实力上,同时也直接导致军事实力的提高,并最终决定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因此,国家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利益;③于是,国家便会通过自己的权力资源来支持企业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企业的科技研发热情,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④当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得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之后,又意味着更进一步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并使得国家有更强的能力来支持与促进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科技研发。
国家与企业就是这样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从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增添无限动力的。这里称这种国家与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加强关系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加强效应,或简称为双重加强效应。
需要强调的是,双重加强效应所推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定是非理性的,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必然会优先将科学技术成果使用于屠杀的手段,同时,国家与企业对于科学技术需求的急迫心情,必然会导致其对科学技术安全性的考量力度远弱于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
双重加强效应是国家社会的必然现象,是多个国家并存状态下,人类世界最高权力体之间相互竞争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这种双重加强的特点显得更加明显,而且双重加强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威力之巨大变得异常的明朗,这种异常明朗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在之后爆发出的越来越巨大的能量,使企业与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看得越来越清楚,也就导致了双重加强效应变得越来越强。
双重加强效应在工业革命之前也是有的,但其表现要弱得多,那是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虽然也在受益于科学技术,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的驯化使自己定居下来;通过对车船的发明使自己在出行与运输方面得到了方便。但是,科学技术的作用毕竟远远没有工业革命之后那么明显,双重加强效应也就自然不会有那么强烈。
虽然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但是,国家社会不可能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应在于多个国家的并存。因为,国家作为国家社会阶段人类世界的最高权力体,本应该有一项当然而且神圣的责任,这就是要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管理好世界,任何违背人类价值的行为都应该是国家政权必须坚决制止的。这种维护人类利益的任务不可能靠企业去完成,因为企业既没有国家所掌握的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和统驭世界,也没有国家掌握的多种社会科学的智力资源以从事有关人类命运的研究。因此,应该是也只有可能是国家才能够实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控制和把握。
然而,在国家社会中国家却必然不可能肩负起这样的职责。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只要多个国家并存便一定会处于竞争状态,而国家作为国家社会的最高权力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其进行约束,国家便可以将其竞争发挥到极致,于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便常常会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战争是人类群体之间最血腥的杀戮行为,战争的失败者是以国家的灭亡与种群的被屠杀作为代价的,因此,任何国家都必定会把应对战争的威胁,提高国家的竞争实力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哪怕人类的整体生存在不久后会受到威胁,也不会动摇国家的这种态度,因为人类的整体生存是大家的事,也是未来的事,而国家的存亡则是自己的事,而且是眼前的事。所以,任何国家都必然会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发展军事、提高国力,并致力于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这种强烈的冲动永远都不会停歇。那么,不论是经济和军事的竞争,还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最关键的因素都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这就决定了作为掌握着人类世界最高权力的国家,不仅不会有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的希望与打算,相反却有发展科学技术的无比动力。因此,在国家社会中,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去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