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从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看,在各种社会因素中最具生命力的是道德价值观,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形成于2000多年以前,在汉武帝时代尊崇儒学以来,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道德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绝对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道德价值观,200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才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无数次朝代更替,也不能改变这种状况。

  基督教文明区域与伊斯兰教文明区域也与此一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观同样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自己的区域,这种影响其时间长度都以千年计算。因此,道德价值观相对而言是可以设计得长远一些的。

  道德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建立的基础,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伦理要求与价值观的要求。传统西方文明强调个人奋斗,这是因为具有海洋文明特点的欧洲,人们通过海上运输进行商业往来,或者在海上捕鱼谋生,在与大风大浪的抗争中,不可能有任何的救助,只能依靠个人的力量,或者少数人的力量进行拼搏,在这里个人奋斗精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的是服从,因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农业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面对的是有关农业的问题,针对江河水患需要疏导河流、修筑堤坝,农业灌溉要兴修水利,这样的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数年的劳动,如果没有一种集体的服从精神,就不能有效地将大家组织起来,所以,不服从指挥便被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

  再往前追溯,在原始群体中,人们依靠简单的器械与猛兽搏斗,以获取食物,并供群体享用,因此,英勇顽强、善于狩猎自然是各部落公认的优良品德,而胆小笨拙便会遭人唾弃。

  今天的社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人们公认的美德,循规蹈矩,不思变化,便被人看不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道德价值观,与国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实力的最重要保障,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最大限度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军事实力,只有不断地鼓励和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思想的创新,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不会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淘汰。同时,今天的道德价值观中,竞争和冒险也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品性之一,因为只有具备竞争精神和冒险精神,最好的产品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军队的士兵才有冲锋陷阵的勇气,这一切与国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品德一直都是全人类公认的。就拿今天世界的几大文明区域而言,不论儒家思想,还是基督教教义、伊斯兰教教义、佛教教义和印度教教义,不许杀人、不许偷窃、不许欺诈、不许奸淫都是其道德伦理中共同的观念。

  虽然如此,各文明区域的道德价值观又有许多的不同,就婚姻伦理而言,今天的大部分国家都强调一夫一妻,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和保障,重婚是要受法律追究的,但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就允许一夫多妻。

  任何时期都不能排除各种道德价值观的差异,正如古代希腊,雅典城邦认为偷窃是大逆不道必须严惩的恶行,而并不遥远的斯巴达城邦则把善于偷盗看成是一种智慧大加赞赏,只有被发现的偷盗才会被惩罚。

  大统一社会全人类将被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世界中,一个大统一的世界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体系,只有在统一的道德价值体系中,人们才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大统一社会的特点,也客观地要求必须具有一套整体的适合大统一社会本身要求的道德价值观,这样的道德价值观在许多方面与国家社会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至少在道德价值的各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致的。

  以下将根据大统一社会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的道德价值设想。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道德价值设想只是针对大统一社会的特点而要求的主要应该达到的标准,一些在道德方面公认的恶和公认的善在这里是没有特别提出的,如要求不杀人、不偷盗、不奸淫等等,因为,这些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不言自明的,毋须再特意强调。

  我认为,大统一社会有八种道德价值是必须强调的,它们是平和、友好、俭朴、勤劳、宽容、仁慈、诚信和正直。

  一、平和

  大统一社会是一个非竞争的社会,“平和社会”是大统一社会的总体社会目标之一。在大统一社会,没有剑拔弩张的国家之间的对峙,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也反对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人们生活于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之中,大家和睦相处,相互之间不斤斤计较、互不相让,都市有如平静的村庄。正是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大统一社会对人的道德价值首先强调平和。

  平和就是清静、平淡、和谐、谦让。不因获得而狂喜,不因失去而恸悲,即:喜之有度、悲之有度。平淡面对一切,和睦与人相处,事事注意谦让,追求中等付出,中等收获,不为一己私利去费尽心机,人生潮起潮落,平静面对,泰然处之。

  平和界于激烈与消极之间,有中庸之意,既反对激烈竞争,也反对消极人生,主张以中庸的态度处理一切。大统一社会通过这一道德价值观的推崇,以此创造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

  这与当今世界鼓励竞争、鼓励冒险、鼓励创新是完全不同的。在飞速发展的当今国家社会,如果没有竞争、冒险和创新精神,企业和国家便不能够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国家是国家社会最大的竞争实体,任何一个国家脱离了这样的精神就必然被时代淘汰,一个不能跟上时代的国家就要挨打,就要被欺凌。

  在国家的竞争中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实力的增强为国家在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企业因此是国家的实力之源。企业的发展同样也依赖一批勇于竞争、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人才,国家与企业所要求的人才类型是一致的。

  而且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首要是在军事战争中能够制敌获胜,战争是国家社会永远都不可能停止的杀戮项目,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依靠战士勇敢、顽强的精神。这一切都决定了国家必然会将竞争、冒险和创新精神列为社会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大统一社会的情况与国家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国家消亡后人类社会最高权力体之间的竞争随之消失了,再没有人会因为推广一个平和的社会去担心国家发展受到影响,并进而会被外敌入侵后惨遭屠杀,所以,创造一个平和社会的基本条件具备了。而且,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应该要求反对竞争与创新,一个充满竞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社会,必然会同时出现对科学技术追求的欲望,只有提倡平和的道德价值观,才能够为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伦理环境。因此,“平和社会”是我们追求的大统一社会的总体社会目标之一,而使人们普遍都具备平和的心态,又是实现“平和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

  平和反对狂热,但不是反对激情,更不是反对追求。平淡、和谐本身就是一种追求,醉情于山水之间,享受田园诗意般的平静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激情。大统一社会提倡充实的生活,致力于每个人都幸福、美满,但怎样是幸福?怎样才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生活?这些是需要引导的。那么,大统一社会提倡平和的社会、平和的人生、平和的心态,并反复强调平和的美好,就是要引导人们在平和中求得幸福与充实。

  平和也包含了温和、和睦与谦让的成分,这是创造平和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条件。如果人人都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都有一种谦让的待人精神,并能够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睦、朋友和睦、单位和睦,就能够最终创造一个和睦的社会,从而创造一个平和的世界。

  二、友好

  友好是内外统一的友善举动,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如果说礼貌与友好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礼貌可能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友好则是朴实无华的;礼貌有希望博得别人好感的故意成分,友好是默默无闻发自内心的。

  友好不是刻意的礼节,但包含了必要的礼貌,它是内在美德与外在真诚的统一。它带着质朴,但并不土气,它的外在表现或许各种礼貌语言少一些,各种礼节性的举动也不一定很多,但它的具体行动则多得多。它是路人微微的笑意,它是询问时详细的指引,它是邻居主动的帮困,它也是山路上对陌生老人和小孩顺手的牵扶。

  友好是一种爱,一种并不炫耀、内外统一的爱,它是心底博爱精神的外在表露,如果没有博爱,就不可能对陌生人表现出处处关照的善意,如果没有博爱,就不可能对那些即使与自己有矛盾和隔阂的人都能够以善意的微笑面对和相处,大统一社会对友好的强调,也是对博爱精神的强调。

  友好的深层含义还有平等的思想存在,发自内心的友好,实际上已经反映了一种人人平等的精神,如果达不到这种平等的精神境界,要其友好待人是做不到的。如果对上只有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对下只是可怜的客套或者怜悯的施舍,那不是友好。友好是一种内心平等下的善意表达,是一种充分平等的体现。

  友好还包含了亲切、温馨之意,它能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给社会一个温馨的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给别人一份亲切、都能够为社会奉献一份温馨,那么,整个世界就可以融化寒冬的冰雪,就可以带来炎夏的凉爽。

    “友好社会”同样是大统一社会的总体社会目标之一,而友好的品德则是建设一个平和、友好社会的重要伦理道德条件。平和、友好的社会,不可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态度,而一个人人友好的世界,正是对大统一社会形象描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国家社会可以要求礼貌,但很难要求友好,因为国家社会本身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竞争对手,许多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相见时如果要求表面的礼貌也许还能做到,但要求发自内心的友好是不可能的。大统一社会则是一个非竞争的社会,因而大大淡化了这种竞争关系,也不提倡这种竞争意识,而且主要的竞争因素都已经从根本上消失,如最大的竞争体,也是国家社会最重要的竞争鼓动者国家已经消亡,同时,类似于民族、宗教这样的重大对抗因素也随着民族与宗教的融合逐渐消失,这一切都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创造了根本的条件。

  友好作为大统一社会强调的伦理品德,与礼貌是不能绝对区分开的,如少儿时期,对友好品德的提倡更多地是从礼貌开始教导起,因为少儿对深刻内涵的友好是不可能理解的,要使一个人成为具有友好品德的人,首先在少儿时就要求待人以礼貌开始,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对于成年人,则更多是要求待人以内外统一的友好。事实上,友好与礼貌并不矛盾,只是内涵更丰富,且有侧重点不同罢了。

  三、俭朴

  俭朴就是节俭、朴素。俭朴与挥霍浪费、花天酒地是对立的,不论是安排个人开销、管理一个家庭还是治理一个社会,都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能够节省的地方就要尽可能地节省,可以不花销的地方尽可能不花销,一件使用的物品只要勉强可以使用就尽量不要淘汰,一件可以100元买来而不影响使用的物品,就尽量不要花110元买更高档的,这就是俭朴的原则。

  俭朴原则与当今国家社会是格格不入的,由于生产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得到极大的提高,生产的增长大大地超过了人们使用能力的增长,产品滞销,生产过剩的现象成为普遍的企业现状。消费不足必然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便是影响国家实力的增强。所以,鼓励消费是当今国家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甚至“一生不能把自己挣的钱花光是最大的遗憾”竟然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而且为了鼓励消费,提倡举债消费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大统一社会的情况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由于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有安全、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对科学技术使用的主要方式,世界的财富生产在充分利用了现有科学技术后,将会慢慢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加之世界人口将在世界政权的统一管理下可以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规模,在没有新的科技产品可供消费选择的情况下,经济需求也将会保持稳定,因而经济大的增长和大的滑坡都不会出现。所以,平稳的经济是大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也是世界政权对经济管理的基本追求。于是,摆脱了国家千方百计寻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的大统一社会,便使得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而且,俭朴的生活观念是防止对科学技术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一种有着消费冲动的心态,会总希望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以供享受,也希望能够挣更多的钱去享受更高档的生活,由此,便自然会陷入对科学技术无节制开发利用的冲动之中。

  俭朴的生活态度,必然会使人的心态趋于平和。如果有中等的收入,只有较低的消费,生活中总有一些节余,人的心理安全感就会增强,人生的幸福感也会增强,心态也就变得平和。一种拼命挣钱,又拼命花钱的生活目标,必然把人变得狂躁不安,紧张无比,也许享受了很多高档的物品,但心中的压力却很大,幸福感也没有。

  由此,不论从可能性而言,还是必要性而言,俭朴的生活态度都是大统一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价值观。

  俭朴反对纵欲,但并不是提倡节欲。俭朴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也是生活享受方式,它要求人们应根据自己的收入多少,保持总有所节余的朴素、节省的生活,由此,指出了一种更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这种精神享受,就是对自己总有一些节余和积蓄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人们保持平和心态,防止狂热冲动的前提条件。因此,俭朴是介于纵欲与节欲之间的中性词,它虽然从物质享受方面是偏向节制的,但从精神享受方面则是加强的。

  俭朴并不是要求全社会完全一致地过贫穷的生活,它要求的是中等付出、中等收获,而在享受自己的收获成果之后还应有所节余。客观而言,仅凭今天我们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只要实现现有科学技术成果在全球的普遍推广应用,充分保证全人类的丰衣足食是绰绰有余的。

  大统一社会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收入状况都不一样,俭朴的价值观实际上是间接地强调了两个观念,其一,中等付出、中等收获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不必要为了获得过分的享受而狂热拼命地奔波;其二,结合各自的条件,保证生活中有一定的节余,只有有所节余,心中才有生活的安全感。如果达到了这两个目标,人们以平和的心态求得幸福的生活就有了保障,这种心态正是排除人类对发展科学技术产生强烈冲动的道德基础。

  四、勤劳

  勤劳就是勤勤恳恳地劳动,兢兢业业地工作,踏踏实实地以一份辛劳换得一份收获。勤劳似乎与平和、俭朴有矛盾,其实不然,平和与俭朴追求的首先是中等付出换来中等收获,这也就说明应该先有付出,而后才有收获,要付出没有勤劳的精神是不能做到的。这里的勤劳不是要求狂热拼命地劳作与奔波,而是强调一份付出才能换来一份收获,反对不劳而获和只贪图享乐而不愿意做出任何牺牲的行为。

  要把勤劳与勤奋区分开来,当今世界重点强调的是勤奋,如要求勤奋学习、勤奋研究、勤奋工作等等,勤奋中隐含着重点强调思考、创新的精神。在勤奋的含义中,往往包含着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创新精神优于简单劳动、技术工种优于熟练工种的成分,正是对勤奋的提倡,科学技术才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反,大统一社会并不需要这种开拓性的创新精神,因为开拓创新精神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联系在一起,而大统一社会则必须要求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是,大统一社会同样又需要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如果没有这种工作态度,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便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人类要生生不息、要追求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勤劳的工作。

  相比勤奋,勤劳强调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而这种付出方式又是有偏重的,它更强调简单意义上的劳动与工作,强调把本职工作搞好,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它反对在技术上的创造性思考,在大统一社会,通过主动地、创造性地技术开发以求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依靠技术创新达到创造更多财富的行为,将被看成是投机取巧、不愿付出、只想走捷径的不劳而获的行为。

  当然,大统一社会也有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容,如对大规模流行疾病的防治,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等,同样,这样的研究需要一批高智慧的科学家辛劳的工作,对于这种工作是不能看作投机取巧的,应该认为这些科学家是在完成一项对人类有益的工作任务,他们的辛苦工作理应包含在勤劳的范围之中,当认定他们是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时,勤劳对他们的肯定也就好理解了。勤劳真正反对的是没有经过批准和没有列入计划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勤劳对人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仅是要求在工作上,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求体现一个人的勤劳精神。对于一个家庭,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主动承担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在社区,要求每个成员都应该去承担那些又脏又累,还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在结伴出行时,要求朋友或同事之间应该自觉主动地承担小团体中的各种琐碎但又费心的事务。

  总之,勤劳既包括了大的方面又包括了细小方面。勤劳既是平和、友好、俭朴的基础,又是它们的前提,它使社会保持和谐与友爱,又使家庭充满幸福。一个只知节俭不知勤劳的家庭将会一贫如洗,毫无幸福可言;一个社会,在需要尽义务的方面相互推诿,谁都不去流汗付出,人与人之间便不可能有友好的相处,世界也不可能是一个平和的世界。

  五、宽容

  宽容就是宽厚、宽恕、包容、容忍。它与积怨和心胸狭隘是对立的。它要求人们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忘却仇恨、宽恕仇人、停止报复、以德报怨。它要求人们不要斤斤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不敬,而多注意别人的优点,与人友好相处。宽容还要求面对一切人和事物都应该有相应的容忍,不要为一些小事兵戎相见、针锋相对。没有宽容就不可能有人们的友好相处,也不可能创造一个和睦、平静的社会。

  只对宽容你的人宽容这不是真正的宽容,一个真正称得上宽容的人,是对不宽容者的宽容,是对曾经冒犯过自己的人的宽容。因此,它提倡的是自觉主动的宽容,并肯定这种自觉主动的宽容是人类的重要美德。

  宽容还是一种理解,只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就不可能有包容之心,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心态,才能够为自己的宽恕和容忍找到合理的依据。一个善于理解别人的人他的宽容是发自内心的,他在宽容对方的同时并没有委屈自己。他心甘情愿地宽恕他人,并把这种宽恕看成是理所应当;他包容不同的观点与意见,把这一切视为正常,并不认为是与己作对;他还能容忍常人不能容忍之事,使自己平和坦然地面对人生。

  宽容需要一种爱,没有爱人之心就没有宽容。宽容是建立在对人类博爱的基础之上的,从心底去爱他人,方能够包容他人,才能够以豁达的态度原谅他人的过错,宽恕他人的冒犯,与人友好相处。提倡宽容同样也是提倡一种博爱精神。

  宽容并不是消极、狭隘的,对犯错者的宽容不是怂恿他继续犯错,对于一个罪犯的宽容也绝不是不去追究他的罪行。依法治罪,依章纠错是宽容的前提,既不能够饶恕一个罪犯,又得用宽容之心对待罪犯,在法律的框架下充分给予罪犯应有的权益,这就是一种宽容。教育一个犯错者,允许其改正,用平等关心的态度面对他,这也是宽容。因此,既强调宽容的广泛与博大,又注重宽容的原则,这是宽容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宽容的道德观在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许多地区都得到过提倡,但是,在国家社会中强调宽容却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宽容。国家在要求人们宽容的同时,更多的是强调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这种对国家与民族的强调使宽容成为一句空话。国家之间的兵戎相见、民族之间的血腥杀戮成为家常便饭,许多国家和民族早已形成世代仇恨、心结不解,宽容自然无从谈起。

  宗教也强调宽容,世界几大主要宗教的教义中都有宽容的内容,但宗教本身的对立,使这种宽容只存在于宗教内部,而各宗教之间的分裂、对立与仇恨从来都是主流,甚至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都是处于对立和仇恨的状态。因此,宽容事实上一直只停留在教义的表面,宗教所提倡的宽容只是用来粉饰宗教的外表而已,仇恨才是宗教的主要表现特征。

  大统一社会使人类融为一体,国家的消亡,再接着民族与宗教的融合,于是,全世界只存在一个“人类”的大前提,这种单纯的“人类”概念为人类真正的宽容之心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大环境。

  综上所述,大统一社会要营造一个平和、友好的社会氛围,在道德价值上提倡并强调宽容既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具备良好的社会条件。

  六、仁慈

  仁慈是仁爱、善良与慈悲,仁慈是一种对他人的付出,它要求付出的并不是从简单的逻辑上必须应该给予的,而是把本来属于你自己的,心甘情愿付与他人。这种付与有真心的关怀、有慷慨的赠与、有亲切的问候、有宽容的谅解。

  仁慈同样源于博大的爱,是一种慷慨的付出。它与自私和凶恶绝不相容,它以无私的本质慷慨地把爱付与世界,它以善良和仁爱化解一切矛盾与冲突。在仁慈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安宁与和谐,在仁慈的世界里绝望变成了希望。它能化解罪恶,它能融化冰雪,它能吹来温暖的春风。

  在家庭里,仁慈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它使幼儿在襁褓中安静地入睡,使少年在幸福中快乐地成长,它是儿女出行时坚定的信念,是游子远行时似箭的归心。仁慈是儿女对老人真诚的孝心,它使长者老有所养,病有所治,爱有所托,它是老母脸上舒展的春云,它是父辈发自心底的朗朗笑声。家庭因仁慈变得和睦、关爱与兴旺。

  对于社会,仁慈是对弱者的扶助,对贫者的救济,它要求尊老爱幼,互相关怀,与人为善。它是同情、是怜悯,但又不是强者对弱者居高临下的施舍,它要求的是心中平等的关爱、真心的救助。它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它使全社会都充满爱心。在仁慈的社会中处处阳光明媚,世界变得无比美好。

  对于大千世界,仁慈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小心维护,是对动物的真心关爱,在普遍仁慈的道德环境下,森林变得郁郁葱葱,草原变得生机茂盛,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动物在自己的世界里欢快地奔跑。仁慈是人类对世界广泛的正义,是大自然伟大的和谐。

  仁慈又是心底的情感,是一种慈悲之心,它不仅表现为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同事以及所有身边人的爱,它还表现为对仇人以及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宽恕与谅解。如果连家人都不能够真心付出的人是不可能要求他爱其他人的,因此,仁慈所包含的慈悲之心最基本的首先是对家人的爱,同时再强调以慈悲之心关爱你身边或者并不在身边的所有的人,也包括许多你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

  在人类的情感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宽恕自己的仇人,以及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仁慈的品德正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去关爱家人、朋友,还应将慈悲之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这就是宽恕和原谅你的仇人,以及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如果没有宽恕和谅解,仇恨就会越积越深,冤冤相报世界永无宁日。只有以慈悲的胸怀包容一切,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建设一个平和、友好的世界,这也是仁慈的最高境界。

  仁慈有时也许是盲目的,人类世界之大,不能够排除有些并不善良的人,利用人们的仁慈之心去骗取别人的施舍,而仁慈的人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爱心给予了他们,这种给予也许是错误的,但错误的爱比没有爱的世界好得多,盲目的仁慈比没有仁慈的世界好得多。

  国家社会也提倡仁慈,特别是在宗教教义中广泛地强调仁慈的道德观,这也说明了仁慈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大统一社会对仁慈的强调与国家社会强调仁慈是有类似目的的,但仁慈的道德价值观在大统一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统一社会本身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平和、友好的社会,在全世界融于一体的人类大家庭中,仁爱、善良和慈悲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而国家社会的仁慈常常只要求在国家和民族内部,宗教教义的仁慈事实上也只强调在宗教内部,在对立的国家、民族与宗教关系中,对抗、分裂与杀戮是世界的主流,仁慈的道德价值观在这样的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发挥。只有大统一社会才能够为仁慈的品德提供真正可以表现自己的广阔舞台。

  七、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真诚与信誉。它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沟通,是企业提供的货真价实的产品,是政府给人民百分之百兑现的承诺。

  诚信不接受虚伪和谎言,它反对欺诈,要求表里如一,损人利己是诚信的大敌。大统一社会强调诚信的美德,就是要给人类一个真实的世界,还人类一个相互信任的温馨社会。

  在国家社会也要求诚信,但诚信事实上名存实亡。在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中尔虞我诈,相互欺骗,这些被认为是政治智慧;在军事战争中声东击西,瞒天过海被认为是军事谋略;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取利益,以劣充好,以假乱真,也是惯用的手法。由于国家社会的主流力量都是通过种种欺骗的伎俩来实现自己利益的,因此,导致整个社会欺诈横行、毫无诚信,世界不以诚实为荣,不以真诚为贵,不以信誉为本,人们呼唤诚信,渴望诚信,而诚信却是那样的脆弱。

  大统一社会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国家的消失,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融合,人类社会中对诚信最大的挑战者消失了。而国家社会中最高权力体——国家,常常是最高明的欺诈者,是没有诚信的“榜样”。国家不仅不能真正提倡、监督与示范诚信,反而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却成为了不诚信的祸首,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缺乏诚信的危机之中。

  大统一社会的世界政权是唯一领导全人类的权力体,它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世界政权没有对立的欺诈对象。而世界政权的领导者由人民选出,又接受人民的监督,任何对人民的欺诈行为都会被人民唾弃,于是,以诚信取信于民必将成为世界政权的唯一选择。一个自身诚信的世界政权在提倡、要求并监督人民诚信时,则一定会被人民认为是理所当然,当之无愧的,在诚信方面的号召力也必将会大大强于国家社会时期的国家政权。

  在大统一社会,国家消亡、民族和宗教融合之后,对诚信的另一个挑战者企业,也将会在限制科技发展,提倡平和、友好、俭朴的生活方式中,使竞争迅速弱化。竞争弱化后随之带来的就是欺诈冲动的弱化,随着整个社会对诚信这一道德价值观的强调,全球范围内诚信环境的形成也必将会成为现实。

  作为一种美德的道德价值观,诚信对社会的正面作用是多方面的,一个诚信的家庭必定和睦、信任;一个诚信的地区必定和谐、友善;一个诚信的世界必然平和、安定、友好。反之,如果世界处处是欺诈和谎言,人与人之间必定会失去信任,互相充满猜忌和敌意,因此,也就根本不可能友好相处。如果承诺总是失言,付出总是虚假,每个人都会失去安全感,世界也不可能有平和与友好的环境。

  诚信还有忠诚之意,要求不要背叛朋友,不要背叛家人,也不要背叛社会,忠诚、老实地做人才是每个人的本分。

  我们对诚信的认识不能孤立地理解,诚信并不排除善意的欺骗。面对重病在身得了绝症的朋友,你去告诉他,他的病没有大的关系,并劝告他要静心疗养,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是真心的安慰,是诚信允许的范围。

  诚信也不排除正义的欺骗,当匪徒追杀好人时,为了救助无辜,用计谋将匪徒骗走,这是正义的欺骗,诚信不仅不能反对,而且还应当提倡。

  八、正直

  正直就是要求人们具有正义感,要有维护社会公理的责任心与勇气。

  在上述八种道德价值观中,将正直的品德列在最后一位,这不是说正直是最次要的一项品德,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正直是对所有优良品德的维护,是一切大统一社会值得提倡的道德价值的保障。

  正直既表现在对不负责任者的谴责,对邪恶的鞭笞,又表现在对各种美德的认可、鼓励和赞许。正直包含了勇敢与勇气,它要求人们在维护真理的行动中毫不怯懦,面对不义敢于否定,面对邪恶敢于冲上去制止。正直不能代替之前的所有品德,但是正直又包含了其中一切的品德,如果没有正直的社会风尚,平和、友好、俭朴、勤劳、宽容、仁慈与诚信都难以得到提倡,只有在正直者的坚持与呵护下,一切优良的品德才能够得以牢固维护,深入人心。

  正直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弥补法律的空白。对于违反公共道德者也许法律无法监管,对于见死不救者也许法律无法治罪,但正直的社会风尚却可以对其施行道义的谴责。在正直风尚的维护下,社会道德规范将得以维持,品德败坏者将会锐减,高尚品德者将会激增。

  个体的正义感是社会公理存在的基础,但社会公理却不能只靠少数个体的正义感来支撑,只有正直的品德充斥于整个社会,那么,由于每个正直的人都会成为社会公理的维护者和守护神,每个人都会观察并监督社会的某个小的局部,大统一社会所提倡的一系列的道德价值观才可由此深深地根植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国家社会也充分肯定正直的品德,也强调正义感的重要性,并要求有维护社会公理的责任心和勇气,这是因为各个国家都希望在其内部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都希望由国家政权所推崇的道德价值观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与维护,并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

  但是,国家社会中各种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却总是在干着违背正直原则的事。在世界事务中,大国侵略小国是一种明显非正义的行为,然而却总会赢得一些国家附和,强大民族欺压弱小民族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在这样的不义行为中能够挺身而出者少之又少,宗教关系也是如此。

  总结人类社会有文字记录的数千年历史,大国总在侵略小国,强大民族总在欺压弱小民族,强势宗教总在排挤弱势宗教,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是人类世界的主旋律。由于这样的非正义行为充斥于全社会,但却少有正直的势力来维护基本的公理,这就必然会导致在国家、民族与宗教内部再怎样宣扬正直的品德都难有真正的号召力,都不可能形成全社会普遍的正直氛围。

  大统一社会实现了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大统一,国家、民族与宗教这类最主要的非正直的因素得以消除,从而为大统一社会提倡正直的品德创造了良好的整体大环境。由于世界政权是唯一的最高权力体,因而失去了对抗的对象,这就使得在其要求全体人民应具备正直的品德时,再不会有一种强大的非正直的不和谐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世界政权的领袖们是全体人民选出的,受全体人民的监督与制约,自然必定会要以自己正直的品德取信于民,因而也必定会在各种环境下努力展示自己处事的正直,领袖的行为常常是最好的示范与宣传。因此,只有大统一社会才能为形成正直的全民品德创造最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