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隐患:从《我,机器人》谈起

来源:艾瑞网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4/08/507085.shtml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助手到复杂的医疗诊断系统,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然而,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与福祉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危机与隐患同样不可忽视。

二十年前上映的电影《我,机器人》,尽管是一部娱乐性较强的商业大片,却以惊人的前瞻性揭示了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所传递的警示性信息愈发贴近现实,令人不禁深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否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曾被认为是控制人工智能行为的黄金准则,然而电影中的主角史普纳警探却对这些“冷冰冰的法律”深感不安。他的恐惧源自于人工智能决策过程中的冰冷理性,这种理性在面对人类生命时,往往忽视了情感与道德的复杂性。例如,当机器人计算出他有45%的生还几率,而另一名女孩只有11%时,选择救助他。这看上去似乎合乎逻辑,但在电影中史普纳警探还是这名女孩的父,史普纳警探命令机器人去营救他的女儿,而机器人却违背了他的命令,仅仅是因为45%的生存几率大于11%

除了伦理困境外,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我迭代能力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人类会创始人胡家奇就曾谈到,如今,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甚至可以自行编写代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快速提升带来了技术的飞跃,但同时也增加了技术失控的风险。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持续自我迭代、不断增强自身功能,谁能保证它不会在某个时刻超出人类的控制?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

人类会创始人胡家奇的担忧在于,随着编程权利逐渐交给机器本身,人工智能的行为可能会变得难以预测,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产生自我意识并对人类构成威胁。尽管这种场景目前仍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但正如《我,机器人》所揭示的那样,技术的边界不断被突破,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一潜在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开始面对类似的“电车难题”:当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在保护乘客和行人之间做出选择时,人工智能该如何决策?是选择牺牲少数人来拯救多数人,还是遵循某种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冰冷的算法所能决定的吗?我们是否愿意生活在一个由机器做出伦理判断的世界里?我们今天担心人工智能会灭绝人类,正是基于这种对程序失控或自我意识觉醒的恐惧。

正如在使用ChatGPT时会礼貌地说一声“谢谢”,这不仅仅是对科技成果的尊重